7月6日,由江苏省心理学会大学生心理专业委员会指导,盐城市心理健康服务协会主办,盐城串场心域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为期8天的“赋能心灵,对话未来”萨提亚模式培训(辅导员专项)基础班落下帷幕。我校39名辅导员参加了此次培训,这是我校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战略,全面落实“强化心理健康人才队伍建设”要求的有力举措。此次培训由首都师范大学蔺桂瑞教授主讲,来自东北财经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审计大学、江南大学、南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7位萨提亚模式资深讲师组成助教团队,通过系统化、沉浸式的课程,帮助辅导员自我成长并提升心理育人能力。
初识萨提亚:理论奠基与信任萌芽
培训初期,蔺教授以萨提亚模式的核心信念为切入点,系统讲解其理论框架,让学员了解“相同使我们联结,相异让我们成长”“每个人都拥有内在资源”等核心观点。课堂上,小组讨论与互动练习成为常态,学员们分享各自在家庭、职场中的困惑,在倾听与回应中逐渐卸下防备。一位学员在首次分享时坦言:“以前总觉得家庭矛盾是‘别人的错’,现在才意识到自己也在模式里。”随着相互了解加深,学员间的信任悄然建立,为后续深入学习打下了情感基础。
深入冰山:解锁行为背后的心灵密码
进入中期阶段,“冰山理论”成为学习重点。蔺教授通过案例解析与现场演示,引导学员层层剥开“行为”表象,探索行为下隐藏的感受、观点、期待、渴望与自我。学员们在练习中尝试绘制自己的“冰山图”,不少人在看到“期待”与“渴望”时红了眼眶。“我一直对学生有要求,原来不是讨厌他调皮,而是期待他‘听话’来证明我是个好老师。”一位辅导员的分享引发共鸣。大家开始明白,困扰关系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未被看见的内在需求。
体验式学习:在角色中重塑沟通模式
培训期间,角色扮演与雕塑成为核心学习方式。学员们分组模拟职场、家庭场景,轮流扮演不同角色,亲身体验讨好、指责、超理智、打岔四种应对姿态对关系的影响。在“雕塑”环节,有人用僵硬的肢体展现师生间的疏离,有人用倾斜的姿态呈现亲子间的失衡。“家谱图”中错综复杂的线条让隐藏的关系和沟通模式浮出水面。通过练习一致性沟通,学员们逐渐学会“我信息”表达。一位学员表示:“当不开心回到家后,不再一言不发,我会和爸爸说‘我知道你在担心我’,我爸也会很开心地回应我。”
整合与蜕变:带着觉察走向生活
培训聚焦个人成长与实践应用。萨提亚冥想引导学员与内在连接,接纳不完美;分享互动帮助学员觉察自我,联结他人;小组复盘则让大家梳理所学,制定生活中的实践计划。结业时,一位学员感慨道:“当完整的自己成为支点,这世界,不过是掌心旋转的星辰——它,因你的改变而改变。”从理论认知到行为改变,本次培训不仅让学员掌握了自我觉察、情绪转化和家庭治疗的方法,更让他们在探索自我中收获了关系的温暖与成长的力量。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本次培训对受训辅导员的自我成长和心理育人能力提升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提升教师心理素养、优化学生心理健康服务提供了新范式,也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未来,党委学工部将以此次培训为起点,持续推进萨提亚模式与思政教育、生涯规划、危机干预等工作的深度融合,让“情绪觉察、自我接纳、人际联结”的理念在校园心理育人工作中落地生根,通过构建“理论+实践+督导”的全链条培养体系,创新“心理+”育人模式,打造一支专业过硬、情怀深厚的心理育人工作队伍,促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质增效,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